我的电波系观后感

——关于MyGo和Ave Mujica完结后的一些碎碎念

Banner Image

当《Ave Mujica》最终话的ED字幕升起时,我凝视着屏幕上漂浮的哥特玫瑰花瓣,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经历着二次元世界最残酷的辩证法则——我们永远无法在同一个精神坐标系里,两次踏入同一条名为"神作"的河流。

一、崩塌的圣殿:从“量子纠缠”到“叙事坍缩”

《MyGo!!!!!》曾以精密如弦理论的叙事结构,将少女们的情感量子态编织成命运交响曲。每个角色都是薛定谔的猫箱,在"组一辈子乐队"的誓言与破碎现实的夹缝中震荡出迷人的不确定性。而《Ave Mujica》却在第七集后发生了观测者灾难:其实,当制作组强行将若叶睦的"双重人格"作为观测锚点时,整个叙事波函数瞬间坍缩成荒诞的经典力学模型。

二、破碎的镜像:当解构主义遭遇存在主义危机

《MyGo!!!!!》最动人的,是它用3D建模的机械之眼,捕捉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震颤。高松灯在Livehouse的独白戏,通过第一视角的运镜将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感知困境具象化为存在主义迷宫,这种用技术解构人性的勇气,在《Ave Mujica》中却异化为猎奇元素的堆砌。

三、燃烧的余烬:在解域化狂欢中寻找救赎

或许最讽刺的是,《Ave Mujica》的商业成功恰恰建立在其艺术失败之上。当武士道将ARG解谜游戏的碎片化叙事嫁接到动画创作,他们创造的不是跨媒体叙事的奇迹,而是资本逻辑对创作伦理的全面殖民。

四、未完成的安魂曲:致所有在虚空中歌唱的灵魂

此刻重听「春日影」CRYCHIC【THE FIRST TAKE】版本,感受羊宫妃的哭腔唱法,不由得让我回想起《Ave Mujica》第七集的live,我不禁有些感慨————作为少女乐队番剧的这两部作品,构成了完美的辩证镜像:《MyGo!!!!!》是用破碎拼凑完整性的奇迹,而《Ave Mujica》则是用看似完整的完整性证明破碎的必然。